问:用标签给粉丝做标注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是更好的服务老客。
为什么?
烂熟于心的理由:拓展新客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服务老客,这个道理,任何做运营的人,都应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不过,知道和做到,这真的是两回事)。
微信生态的理由:将微信平台定位于销售(像天做猫淘宝那样运营),必须死的很惨,想要在这个生态里活,而且活的好,唯有定位于服务。
定位销售和定位服务的区别在哪里?
简单讲,定位销售,商家的专注力在卖自己(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而定位服务,商家的专注力在为粉丝提供所需。
怎样做,能知其所需?
在过去传统企业生活的老世界里,知其所需,靠的是老板的脑子。
七八年前认识了一个小姑娘,开一家美容院,近200个老客。每个客人的肤质特点、美容喜好、消费习惯、家庭情况、个人癖好等五六个维度,共计近二十个细分项目(每个维度又会被分成四五个细分项目),这近二十个条目再乘以200人,近4000个词条,通通在她脑子里。
所以,每个老客到店,老板会从脑子里自动调取与其关联的词条,然后推算出来这个老客该做啥项目、适合哪个房间、匹配哪个美容师、是否要推产品或活动……一切,都妥妥的。
妥妥的意思是,老客在这里可以随心的聊天、睡觉、或者买买买,整个过程不仅不会有被强推消费的感觉,还会产生你是专业的、你是懂我的,用你的专业加上你的懂我才能好好服务我。
这个姑娘今年刚满26,开店已到第五家。
如今,如果你用了有赞,这4000个词条都可以通过标签记录在粉丝身上,有了这些标签,原先后台里一个个既无声又无味的粉丝,就有机会变成前台上一个个有模有样活灵活现的人。
试想,当一个粉丝被打上了十几二十个标签后(通过运营日常与粉丝的沟通互动随时手动打标签、通过各种投票调查、参数二维码、游戏等自动打标签),这些标签的合集一定能帮我们更加清晰的看见一个人,他的基本情况、他的购物习惯、他的行为特点等。
此时,个性化提供的,就不再是销售而是服务。
怎样做标签?
具体的标签怎样设置,哪里是入口、哪里是出口,什么可以自动打标签、哪些必须手动打标签等等,有赞学堂上有视频,商户社区上有教程,大家尽情去看。
我主要说标签设计的思路,供我们交流和相互学习。
标签设计可以有粉丝和产品两个纬度,具体可参考:
粉丝情况:只热心购买、热心推荐朋友、热心参与活动、买给自己、买给家人(孩子老人夫妻朋友等)、社交圈大中小……
购买情况:偏好产品、客单价高中低、上新买、平时买、有促销买、自己用、送礼用、实惠大包装、精美小包装、新品体验装……
举例,如果一个人同时有这几个标签,比如:热心推荐朋友、社交圈中、促销买、客单价中、实惠大包装。
是不是很有趣?
是不是很有想针对他们做点什么?
当我们真的开始做、且越做越深的时候,我们会透过不断增加的标签范畴、不断呈现出变化和特点的的标签趋势,来洞察出我们的客户特征、需求特点,以及有可能先于他们提出来,可能他们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需求。
祝我们在服务老客的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