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互联网运营你在哪个阶段
1、内容(社区)运营
这个应该是大家见的最多的,微博写段子、社区回帖子、公众号写文章、做医疗的经常要去发百度知道的贴,当然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还有个新任务,就是到知乎答问题!不管对不对,反正要说的有理有据,让看到的人能够感同身受,觉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默默地帮助你传播那就对了!
相比初级运营做的事情,内容运营负责人要对结果负责,也就是你不但要制造内容,还要让别人帮你扩散并且传播你的内容,这里对内容运营人的文字功底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所以之前我在的招聘里写过这样一个标准“资深吐槽帝,趣味屌丝男,出口成章,七步成诗,有超前的临时工精神。”
2、产品(用户)运营
之前有好几个小伙伴搞不清产品运营,在大的定义里,产品运营的本质其实是围绕用户,你会经常看到招聘产品运营的介绍上有着这样一句话“负责XX网站/社区/应用/软件等产品的运营策略制定,提升产品用户基数。”其实就是对产品或用户运营的最佳释义。
你不但要充当在线客服一马当先的在一线整理需求,还要到社区反馈社区、QQ群内与用户建立互动,了解用户需求,对产品团队进行反馈,你是一个桥,如果你的公司没有“用研”这个岗位,那么你就要干他一切该干的活!分析数据?用户增长值?这都是你该总结并且策划的事儿,当然有的时候你还要充当制造事件的PR。
最苦逼的就是做WEB2.0内容类的产品运营,尤其是产品早期,很多时候你不但要做为一个管理员去回答用户的问题,你还要反过来看着小号给自己问问题,建立X个ID在BBS里优雅的和自己的官方ID聊天,自问自答,想想都觉得醉了。
当然你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份,别搞的官微问问题,用户来答,这不是开玩笑,某公司真的有出现过这种乌龙,是谁我就不多说了,免得又接到《撤稿书》,我胆子小会怕!
3、市场(商务)运营
这个其实是最好解释的,平时的工作很多都是要靠庞大的人脉积累来完成的。这里的工作无非是两种,要么赤果果的做个销售,优雅的靠近客户在客户面前打广告、卖产品;要么就优雅的从合作共赢品牌曝光出发,与合作伙伴互换资源,与边缘产品建立合作进行产品对接用户共享,这里最初级的可能工作就是换友链,网站友链是两个产品公司一切友好的开端。
市场运营其实是很练嘴皮子的,你要谈客户、你要讲沙龙、你要不断的告诉别人你的产品,从大的方向来讲很多公司的销售都可以放到市场运营里来归类,你要建立很多渠道关系、广告联盟、行业会议、商业圈子,这些都将是你将来发展的舞台。
高级运营做什么?
高级运营一般都是运营总监级别的了,主要的工作就是调配公司整体资源,制定全盘布局规划,建立完整运营方案、规划,引入资源,最终交给初级、中级运营人手里,监督他们把事情落地,你所做的一切只为了一件事,对产品及品牌的结果负责!
所有的运营总监都该经历初级运营和中级运营的每个岗位和环节,没有亲身体验其中的利与弊,我相信是很难把团队管理好,做到运筹帷幄、收放自如的!
COO?
如果说之前的所有运营角色都是基于产品本身的运营,那么COO的职责就更倾向于公司运营。大型战略合作的建立、渠道的把控、公司品牌的维护、市场的PR,甚至是投资人与重要合作伙伴的关系,很多情况都是依靠COO来保持,如果你是一个大型企业,可能很多的ZF关系,也是需要COO来建立的。
工作相关内容和经验分享,续更。
摸石头过河,运营这种简单粗暴的事儿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起来,各种对运营理解的版本也应运而生。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运营?运营每天又在干些啥事儿?想着想着自己竟然也懵了起来,傻傻的分不清楚,索性拿出自认为是对的理解,和大家分享我对运营的一些总结。
在我眼里,运营其实就是个高危的收尾活。做产品的人把事情想出来,搞开发的把产品功能实现,最后把产品送到用户面前,让用户用起来,玩起来,全都是运营的事儿。所以说一旦你招募到不靠谱的运营,尤其是创业团队,肯定会赤果果的坑死你的产品。
运营的本质是为了让用户知道并且使用你的产品,所以围绕产品走向用户的一切人工干预,都可以算的上是运营!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路途,很少有人会关注你为了把产品推送到用户面前做了多少努力。你只需要为结果负责,只有把数据做的好,才能获得周围人对你的掌声,所以选择做运营之前你一定要有一个足够的心里素质,不然千万别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要因为自己坑了整个团队。
初级运营每天做什么?
对于一个刚入门初涉运营的人来讲,所有的脏活、累活,完全不用怀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会是你的。
编辑几篇伪原创的文章,开着官微到新浪和腾讯转转微博,每天收集信息准时发布公众号,遇到公司哪个部门出了稿件,你还要注册一堆ID发稿子,若不是这几年玩BBS、贴吧的人比较少,让你捡到了个便宜,如若回到那几年,哪个运营专员不是牛逼轰轰的在主流社区开着几个大号ID?这叫啥?水军号!
那么中级运营呢?
其实搞运营就和玩游戏一样,入了门到了一定级别就要开始分门派了,当然这是大公司干的事,初创公司、小团队是没有这个门派之分的,吃喝拉撒都要跑,所以我这里还是要根据一定规模的团队来进行分工的。
所以自然就产生了以上几种等级。
苦逼的运营狗,每天除了做工作之外,数据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关注内容,关注用户,
以社交媒体为例分享一些相关的指标:
受众和潜在受众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相关指标:
受众增长率:某个品牌通过每个渠道增加或减少受众的速度。用新增加的受众数量除以受众总数。
平均位置:一个品牌的广告在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的平均位置(首页顶端的位置为1)。
品牌认知:你的品牌在每段时间内被人提及的总次数。
CPM:付费广告展示1000次的成本。
粉丝/关注者:每段时间内在各个社交网络中的粉丝总数。
影响分值:影响分值由Klout和Kred等公司提供,衡量的是一个人或一个品牌在某个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频率:某个具体的关键词或短语在一个品牌的社交图谱中出现的次数。
帖子到达:在一段时间内至少看过你的某段内容一次的人的数量。
潜在展示:一段内容在某段时间内可以展示的次数,无论用户是否与之互动。
潜在到达:某个品牌的潜在受众人数,包括受众的朋友其他在某段时间内有机会看到某段内容的人。
受众份额:某个品牌将到达的人数较之于对手的百分比。
互动份额:一个品牌的互动指标与类似领域的其他企业的对比情况。
声音份额:一个品牌在人们对话中的占比与同类企业的对比情况。
情绪:提及某个品牌时,人们的积极、中性和消极情绪所占的百分比。
品牌宣传互动:
认可率:在每段时间内获得的受众认可次数,包括各大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
平均互动率:单位报告周期内通过一个社交渠道以任何方式与你的内容互动的人占受众的百分比。
评论率:你的每个帖子平均获得的评论数。
对话率:每个社交网络帖子的对话次数。在Facebook、Google+、LinkedIn、Pinterest和Instagram上指的是评论,在Twitter上指的是回复。
互动占受众百分比:各大社交网络上的总互动次数除以受众总数。
粉丝人均互动率:一个社交网络中的总互动次数除以该社交网络上的粉丝数。
病毒传播率:指某段内容在各大社交网络上传播的速度。衡量这一指标的较好方法是某段内容的总分享次数。
|
|
用手机打开
收藏
赞 0
···
回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