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文章,反正都是给自己写的,就瞎扯吧。 移动互联网,连接,去中心化,开放,平等... 只要你是互联网从业者,这些词每天都会出现在你面前,也许你是从订阅的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看到的,还有可能是哪个站在传统与网络十字路口的老板的朋友圈“连接,人,去中心化值得学习!改变从这一刻开始吧!” 突然想起一句话,我也不知道是否具有真实性还是网友的调侃,说的是你去微信事业部面试的话,只要你说看了《失控》这本书,就会被录用。这确实是张小龙推荐的一本书,微信每天都离不开,你得承认吧。微信成功的背后,一定是一个团队对产品的深耕,以及对互联网的理解,甚至是跨行业的思考。 说说《失控》这本书,它的作者是美国连线杂志Wired的创始主编kevin kelly,大家都亲切的称他KK.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者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丶云计算丶物联网丶虚拟现实丶敏捷开发丶协作丶双赢丶共生丶共同进化丶网络社区丶网络经济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语言,关键的是真本书写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当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一些语言正在互联网发酵。就是"去中心化丶开放丶连接。。" “主动与被动” 不管是电商还是整个互联网,最大的变化应该是从PC互联网时代“主动”接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被动”,这里的被动不是贬义,应该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机器比你更了解你,是你需要的服务主动找到你,而且这些服务正是你所需要的,互联网发展这些年来,网络把NICHE市场越拉越长,追求个性的你,一般能够找到你的需求,这得益于网络的过滤器和学习推荐机制。 电商的1.0时代,平台&中心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找东西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需求,我们要买东西才进这家店铺,交易完之后,我们又忘掉了商家除非是大牌子的。没有社交的基因,我们与商家是断裂了关系,虽然电商1.0时代还是有很多的所谓客户管理系统,但是也是基于物理上的,很难能基于情感上的连接。 这样购物,长久下来严重浪费的是时间成本,你可能花了很长时间终于找到一件性价比高的产品,但是你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却大于你节省下来的银票。 电商2.0的时代不同,很多人一开始不熟悉微信,为什么没有在线和隐身的概念,其实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应该是像空气一样的存在的。 移动互联网的购物体验应该是这样的,随着每个人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对于大多购买普通商品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你的时间成本,这时候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朋友刚购买过的一件东西,可能也是你需要的,你只需要通过这位朋友分享在社交平台上的链接购买该商品。 你可能想买一件东西,但是由于工作太多,由于学习太忙,你可能等到要用到这东西的时候才想起“我买了吗”假如,与你连接的在另一端的那个“人”比你还关心你自己,他可能会猜到你什么时候需要这东西,并在这个时间段让商品消息触达到你的智能设备,很激动有木有,这一切迟早会到来。
“生产者和消费者” 产消一词最近在互联网上频频上演,用生物来讲就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打造一个生态系统。 “参与感”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尚且不说小米背后的供应链和利益是什么,参与感一词确实奏效了,与其像传统的“水泥和砖头”磕破脑袋的去想消费者会喜欢什么,还不如让消费者加入到生产环节,成为企业的员工,事实证明,一旦产品的生产消费者介入了,等到他们见到产品时候会比单纯单向消费来得满足得多。 这就是类似一些互联网UGC产品,比如我喜欢的知乎或者是维基百科,内容生产者既是内容消费者,两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事实也证明这类产品很成功,自下而上生产模式的能量很大。 回到实物,其实也一样,这样的案例现在也很多,不做介绍。
“产品和人”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触,以往的电商信息传播一般是以产品为主体,这在以往的电商模式很成功的,因为产品既是流量,宣传产品是最简单粗暴美的。 如果微信电商你还是照搬传统的模式,天天刷产品图片的话,估计不下三个月大部分人已经把你加入黑名单了,这时候应该换个思维,人既是流量,你只要定位清楚了,你就是你产品的代言人,你就是流量。没有比真人沟通更让人觉得亲切的。 人是一个个的节点,不管是在什么圈,人比产品传播快,更容易传播。 一下子码了这么多字,欢迎拍砖,放张美图! ——————————————————以下都是广告! 个人微信:cqb366 公司微信:dmteamall 求!骚扰!
本帖最后由 墨鱼 于 2014-10-23 10:3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