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了,咱们也聊一聊相对比较轻松的话题——社群
有人问:我推了个产品,搞了用户反馈群、福利群、交流群,为什么这些社群都半死不活啊?
我说:因为你搞的压根不是社群啊。
想玩社群,不如先想想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目前所说的社群,通常指基于微信群进行交流、开展多元活动的主题性群体。它可能纯粹是一帮人在线上聊天,也可能从线上走到线下。一开始玩社群时大家图个新鲜,当时各自的微信好友也没那么多,加个群认识点陌生人的冲动很大。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铺天盖地的微信群早已经让大家信息过载。从小学到大学的班级群,到三姑六婆发节日问候的亲友群,再到工作上的各种主题交流群。一言不合就拉群的现象,加上微信群本身的产品特性(无法设置禁言,爬楼看聊天记录异常辛苦,不说话的群会默默被覆盖被遗忘),让玩社群的难度等级越来越高。
说真的,不是玩社群,而是被社群玩。
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社群玩得风生水起?
比如绽放女装,也是咱们的VIP商户哦,原本只是淘宝上一家旅行女装品牌。适合旅行拍照的服装,自然聚合了一群热爱旅行的女性。但是光讨论服装没什么意思,不如把想象力再放大一点。于是创始人带着这帮用户在线上微学院学习,再走到线下开展旅行和俱乐部。粉丝们甚至愿意从各个城市飞过来参与一场线下活动,对品牌的认同感也在一次次的互动中提高。
他不是把用户召集起来然后继续卖服装,在他看来,社群并不一定是变现的最好方式,但可以和粉丝做好互动,引导他们参与到品牌的建设中。把社群建在用户的心里而不是微信群里,沉淀一批志同道合的高粘性用户,才能借势推动品牌的传播。能让用户在社群中得到持续的价值,才有玩下去,并且做出品牌口碑的可能。
回到开头,为什么所谓的用户交流群、福利群不能算社群?因为它只是把人群聚合起来,微信群在其中只是充当交流的工具,缺乏长远的价值和互动规则,用户之间也没有情感上的联系。
看似有福利作为诱饵可以长期运作,但光靠福利支撑起来,和你在人民广场上撒硬币,在大马路上派发优惠券,实际上没有太大区别。人可以来也可以往,但他不会因此对你有更多认同感。
总结一下,一个基础的社群,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点:
- 要有明确的玩法
- 要能提供长远的价值
- 要能在内部成员之间有情感互动
不是建了个微信群就叫社群,也不是把人聚在一起就能开始卖东西。很多人搭建社群之前,还没想好社群运营的规则,就着急要一步到位做变现,这能不玩蛋吗?
这里再和大家分享一个社群案例。时尚公众号「私席seaty」的创始人王蓓,在时尚账号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打造内容上的差异化,开始分享自己作为7年健身的经验,并受到了粉丝们的追捧。
为了更方便和粉丝互动、答疑解惑,也为了帮粉丝们养成健身的习惯,王蓓开始建立社群,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健身群200多个,成员一万多人。
在公众号和社群都走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后,粉丝及社群成员又有了变美的需求,王蓓于是确立了“自媒体+社群电商”的模式,主打服装和护肤产品。但她并没有开始商业气息浓重的硬广,而是提供专业的服装穿搭和护肤经验,在分享的基础上供大家自由选择。一群对“更美好的生活”怀有同样期待的女性聚集在一起,让社群的稳定发展、变现都有了想象的空间。
所以,如果不想投入精力和金钱之后得到一堆死群,请务必思考这几个问题:
1、你的目标人群是谁,适合建立社群吗?或者说,非要建社群不可吗?
2、你想通过社群达到怎样的目的?
3、一个社群天然是有生命周期的,你能在它的周期内为粉丝提供什么持续性价值?
4、你的社群中,大家共有的价值观是什么?
如果实在没想好,也大可不必纠结。不是非要运营社群不可。说白了,对大部分品牌来说,无非是想通过社群来活跃粉丝,然而达到这个目的有很多方式。否则,不恰当的发起运营,不仅自己搭进去很多时间,也打扰到粉丝,对彼此都是一种伤害。
最起码不要做一个有毒的微信群,他们通常长这样:
有事没事各种闲聊,爬楼半天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发各种奇怪的广告、图片和小视频,占据了大半个手机的内存
刷屏式的打卡签到,刷票式的鸡汤语录,视觉疲劳
没征得他人同意就拉人进群,然而一厢情愿地做推广
hi~你中枪了么?
今天是学习计划第85天~想做社群的你想清楚社群的定位和价值了么?希望大家在社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祝大家周末愉快
|
|
用手机打开
收藏
赞 0
···
回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