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微博微信的运营者、代运营公司以及各类第三方已经被甲方客户强势品牌方的简单粗暴的涨粉需求颜射得满目苍夷了吧?
自从微博时代开始的粉丝狂躁症持续至今,有增无减。你跟他们说,微信账号的定位规划很重要,他问你如何涨粉;你跟他们说,品牌导向下微信账号矩阵的设立的逻辑,他问你如何涨粉;你跟他们说,微信的内容运营必须忘掉营销忘掉广告,他问你如何涨粉;你跟他们说,微信只是给你锦上添花的而非雪中送炭,他问你如何涨粉;你跟他们说,微信能放大整合营销效果而非独门利器,他问你如何涨粉……好吧,顺水推舟,涨粉之后可以干嘛呢?可以做广告啊,发广告有多点人看啊……刚他还很认可互动比广告重要的,突然一扭头忘得一干二净了……
相信大家深有同感。思维是要扭转没错,特别是广告已死,营销要变革,工业时代的集约化、中心化架构面临去中心化、碎片化的土崩瓦解,一切都在重构,大家都在混沌期,认知在逐步廓清,方雨觉得吧,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粉丝经济时代,品牌首先要有正确的粉丝观!
粉丝不一定要老是关注你。也许他喜欢的只是你的一句话,一条微博,一个趣味横生的活动,一次创意牛逼闪闪的活动,一篇直击人心的公众号内容,好奇、赞赏、击掌之余就关注了。
其实很多趴在你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的粉丝更多是这样的,因为朋友圈看到了,就顺手关注了,但是从来不去看你,因为没空,因为很少上微博微信;听朋友说你这个账号经营得不错,于是他出于学习需要来关注了,但是他们从来不是你的目标客户;有的是纯粹好奇无聊关注进来看看……
比较悲催的是这种情况:有奖活动送出无数礼品,涌进了大量馋虫,拿到话费,收到奖品,在你下次推送内容时就取消关注了,或者没拿到奖品立马走人了!辛辛苦苦设计的活动,好不容易申请的经费,最终热闹的是一批逐利之徒在喧嚣,让你欲哭无泪。
最悲催的是既不会买东西,也不参与活动,关注你是为了有更多的可供抄袭的对象,这类纯粹是以粉丝之名行盗窃之实!
事实上,最让你感动的还是这种粉丝,他已经成长了,进化了,生活和你不再有交集,但一旦特定的情景,照样会提起你;他只是偶尔听说过你,阅读你,从未关注你,但对你佩服无比,竖起大拇指。说起自媒体,很多人会主动表示,只认可WeMedia!真正的粉丝是相别于江湖,记忆在心里。
实际上,目前很多账号上都聚集着一堆本来就不应该关注你的所谓行为意义上的粉丝,并不是认可意义上的粉丝。社交工具的局限,只能通过关注与否的维度来辨识粉丝与否,而不能从目的维度动机维度去体现谁是你真正的粉丝。关注就好比注目,既不代表认同,也不代表购买,更不代表你摔倒时会扶你一把。
世界在变化,市场在变化,环境在变化,粉丝在摇摆,品牌在分化、进化,一旦频道对不上,曾经依赖你、痴迷你的粉丝,很快会离去。一个品牌如果没有持续的话题引领能力,持续的惊喜制造能力,持续的体验优化能力,持续的价值归属塑造能力,一以贯之的布道能力,品类主张诠释能力,所谓的粉丝群体终将是松散的。没有谁有义务一直无偿默默付出为你喝彩不求回报帮你转发甚至忍受你的平庸偶尔恶俗。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用户赋权为主要特色的,各种因素交错相互作用,粉丝群体的维系稳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不同工具、不同渠道、不同沟通策略去建立互动体系,最终才能筛选出真正的粉丝!快速涨粉所带来的事实上是比较小比例的涨粉。千人千面,粉丝众多,众口难调,总有对你不满意的愤而取消关注的。比涨粉更值得关注的是跑路率。
畸形的粉丝观需要治治了。不然大家都累,也在扭曲着粉丝的定义。
转自方雨公众号
—方雨自我介绍的分割线———————
方雨 WeMedia联盟联合创始人,现实势利有节操的微信爱好者,专干培训以及微信代运营,经常各种出台分享经验技巧,目前正顾问着几个企业,《微信终极秘籍》核心作者,中央电视台唯一微信圈特邀嘉宾,香港卫视、深圳电视台长年特邀嘉宾,目前专注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微信公众号:方雨007, 新浪微博:方雨007